《山东高等教育》报道我校服务地方工作
发布时间: 2012-07-05 浏览次数: 269

《山东高等教育》在2012年第2期以《滨州学院:在推进地方文化与经济发展中独领**》为题,对我校服务地方工作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

滨州学院:在推进地方文化与经济发展中独领**

■张成华崔吉本潘怀剑苏玉娜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校如何定位?滨州学院党委书记步乃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理应在文化引领、服务地方中发挥优势。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山东滨州学院将办学与发展孙子兵学文化、黄河三角洲文化深度融合,既创新了人才培养方式,又在服务地方中促进了文化传播,这已成为滨州学院上下的共同追求。”

以学术带产业以产业促学术

2011424日,法国南锡经济管理学校EMBA成员法国安塞乐米塔尔钢铁集团、弗吉亚集团、皮尔伯格泵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经理和部门经理慕名来到滨州学院,学习孙子兵法核心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兵法经营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战策略。

法国安塞乐米塔尔钢铁集团出口销售经理奥利维耶•鲍代特在考察孙子兵法应用案例、听取孙子兵法学术讲座、参加孙子兵法应用学座谈会后,这样说道:“孙子是个很聪明的将军,把他的军事思想与当代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结合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对我们谋划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战略很有帮助。”

滨州是兵圣孙子的故里,滨州学院紧紧依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全国高校第一家孙子研究院;2009年,又被批准为山东孙子文化产业研发基地、孙子兵学研修基地,2011年被批准为山东高校孙子兵学研究基地。2005年以来,孙子研究院先后举办了“孙子兵法应用高层论坛”和“孙子兵法与企业发展战略”、“孙子兵法与领导艺术”等多期高级研修班,滨州市1000多位企业高管或政府部门领导接受培训。

滨州学院近年出版了《图说孙子》、《大智无疆——孙子兵法在非军事领域的应用》等专著,还自编教材,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孙子兵法概论”公选课。校园里,大学生孙子兵法研究会定期举行的沙龙活动异常火爆。201195日,“武韵文化杯——第二届海峡两岸(滨州)大学生孙子兵法友谊辩论赛”在滨州学院学苑会堂举行,来自(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元智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滨州学院的大学生辩手就“孙子兵学的精髓是‘动以争先’还是‘静以制动’”和“获得胜利的关键是‘实力’还是‘智慧’”展开了激烈辩论。

说到举办辩论赛的初衷,滨州学院院长、孙子研究院院长纪洪波侃侃而谈:“《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心愿和责任。以辩论赛这种形式对孙子文化进行交流探讨,不仅可以展现海峡两岸大学生的青春风采,更有利于加强海峡两岸年轻一代在教育、科技、历史与文化方面的交流,一道携手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挖掘《孙子兵法》的当代价值,何乐不为?”

该项目一经上报,很快获得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的批准,截止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本届最佳辩手滨州学院的赵小松同学说:“虽然只是短短几天,但在辩论赛和赛后交流中,我们和台湾的辩手们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建起了深厚的友谊。能与台湾大学生交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

令世人耳目一新的孙子思想艺术展演——《武韵》,从剧目策划到剧本编写,从节目创作到舞台布景完全由滨州学院独立完成,前后历经三年多时间,教师和学生参与人数达200多人。该剧分《孙子颂》、《兵者天问》、《兵者国之大事》、《斩美拜将》等十一个单元,借助现代媒介手段,以歌舞、诗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在滨州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孙子研究院成功开发出一批孙子文化产品,目前,由孙子研究院创意设计的孙子兵法纪念币、塑像、笔筒等文化创意产品已经滨州黄金大厦制作完成并将投放市场。据孙子研究院副院长孙远方介绍,他们还将在孙子文化产品方面开发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的系列产品,尤其是将已经成型的反映孙子思想艺术的舞台剧打造成精品剧目并推向市场。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全国一流的孙子研究平台。

黄三角文化力推地方经济发展

滨州学院围绕黄河三角洲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资源,针对滨州市发展战略问题,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针对滨州市文化发展的定位问题,协助滨州市文化局开展了黄河三角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战略研究,提出了构建文化产业集群对策与建议;针对滨州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协助滨州市服务业发展局、文化局等完成了滨州市中海风景区文化旅游开发规划项目、沾化下洼冬枣文化园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个规划项目……

2009年,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内外众多投资机构、投资商对黄三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投资热情高涨。作为黄河三角洲腹地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滨州学院借势而上,创建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研究院,下设黄河三角洲经济研究中心、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黄河三角洲生态研究中心等11个研究机构,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突出服务地方特色。以学校图书馆为依托,建立了黄河三角洲资源库和文献资料室,使滨州学院成为全国黄河三角洲研究文献资料中心之一。

该院科研处处长、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所长李靖莉说:“黄河三角洲文化建设注重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做好黄河三角洲传统文化研究;与科普宣传相结合,彰显黄河三角洲人文精神,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发挥文化引领与提升软实力的作用,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系列成果陆续在《光明日报》、《文史知识》等主流媒体、专业刊物上集中刊发,以黄河三角洲文化为主要选题申报的国家、省社科基金项目也获得立项批准,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逐步凝练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获准立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的课题《吕剧的盛衰与当代勃兴》主持人李沈阳博士说:“滨州学院依托地方文化做研究,同时也在引领当地文化的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概论课深受学生们欢迎。

滨州学院发挥教育培训优势,把当地社会最需要的教育培训送到家门口。滨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协助地方完成急需人才的培养培训,先后培训8000余人次。其中,与有关高校及市教育局、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700余人、“一村多名大学生”1000余人,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近900人;与市安监局、市服务业办公室等有关单位组织滨州市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举办了安全生产等相关内容培训班,培训3000余人;与执法部门合作举办高级管理人员、IT工程师、执行经理证书课程培训,开展高级营销员、物流管理员、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培训近1000人。去年5月,“山东省中小企业管理者培训基地(中期)”落户滨州学院。

滨州市副市长耿涛在该院调研时说:“滨州学院已经成为地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创新成果、创新人才集聚的高地,是服务地方建设的‘思想库’。”

智能孵化营造企业技术“超市”

“滨州学院给我们送来了一位大‘财神’!”双登集团富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紧紧握着滨州学院路密博士的手说道。

路密博士以及他的新型能源技术研发团队去年与双登集团富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用于储能用的100安时锂离子电池,完成了材料体系选择、产品尺寸设计、设备选型与调试,产品小试、中试和量产以及安全测试等,预计每年可新增利润700万元,并将随着市场的扩大及在通讯用备用电源领域的逐步替代铅酸电池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利用啤酒工业废弃酵母开发药用功能活性脂类”项目已完成并结项,申报并公开2项国家发明专利,生产酵母油脂复合软胶囊10000粒;“RFID开放式人员管理系统”、“远距离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和“自行研发红外电脑遥控系统”已进入产品试验应用阶段,并在滨州市政大楼、盟威集团、滨城区教育局等安装使用;数字化消防系统已在贵苑大酒店、银茂大酒店等5个单位进行了安装试点,效果良好。

2010年底,黄河三角洲技术转移中心(滨州)经滨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隶属滨州学院,成为滨州市及周边地区的技术“超市”。

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充分整合校内外技术转移要素,面向企业创新需求,汇聚资源、信息与服务。探索技术转移运行新模式与新机制,构建技术转移服务创新平台,凝聚技术转移专业团队,构筑技术转移联盟,打造技术转移服务品牌。该中心副主任闫永利胸有成竹地说:“该中心将建成学院及其他科研单位与黄三角地区特别是滨州市企业进行技术交流的桥梁和平台、组织联合攻关实施项目合作的载体和复合型人才培训基地,并推动黄河三角洲地区技术创新,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我们滨州学院近水楼台,为企业的技术难题和教师的研发技术牵线搭桥。”

滨州新大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液压比例放大器,在工业应用中部分产品出现颤动和发热现象,公司现有技术无法解决,成为困扰企业的技术难题,企业首先想到来技术“超市”寻求帮助。于洪国等教师组成攻关小组,仅一周时间,便为企业解决了难题,实现了研发技术向企业的转移。

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滨州市发展规划,围绕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在圆满完成《滨州学院服务滨州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基础上,滨州学院今年又制定了《滨州学院服务滨州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5年)》,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批转了该《行动计划》,并召开了“全市深入推进滨州学院服务滨州科学发展行动计划动员大会”。

近年来,滨州学院主动与全市六县两区开展对接洽谈,确立科技研发项目,组建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化工新型分离技术、印染品牌设计等26支重点服务团队。记者在该院服务地方办公室看到,仅仅今年服务邹平科学发展行动计划项目洽谈会重点洽谈项目就有几十项之多,涉及企业20余家。企业积极填写技术难题登记表,迫切期盼滨州学院专家协助进行科研攻关。

截止目前,滨州学院已先后完成了60多个科技研发项目,有40项实现了较大突破。如“外来入侵物种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的影响防治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省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申请发明专利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黄河三角洲污染土壤修复生态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已培养出降解石油和有机磷农药菌种5株,降解率分别达到50%70%

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栾波副总裁对滨州学院科研团队有着很高的期望值,并提前承诺,滨州学院王宝琴博士及其团队承担的“益生菌发酵培养技术和芽孢耐热保护技术研究”和“胶霉菌素生物测定及其质量标准研究”项目指标在完成基础值后实现合同中提出的目标值和挑战值,将分别按基础值科研经费的120%200%给予奖励。

20119月,滨州学院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崔玉海走马上任“挂职”滨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他很快提交了滨州学院服务滨州经济开发区的详细方案;滨州学院硕士研究生、青年教师李玉玺脱产半年到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加顶岗锻炼。他深有感触地说:“到生产一线工作,既熟悉了工艺流程,利用所学参与企业研发,又为今后更好地搞好教学、指导好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实习奠定了基础”,与李玉玺一样参加顶岗的还有滨州学院的几十名教师。“大学生志愿服务”形成了新农村远程教育志愿服务工程、大学生挂职“新农村村主任助理”工程、大学生科技兴农志愿服务工程、“青年志愿者社区行动”工程、大学生爱心支教工程、“美丽的滨州我的家”社会调查工程等十大工程。

干部挂职、教师顶岗、学生志愿服务“三位一体”,他们找到并开始实践一条新的路径,并成为服务地方发展、提升自身素质的又一制胜品牌。